陈寅恪

拼音:chén yín kè

意思:史学家。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曾在欧美留学十余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民族史、古代语言学等领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建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常委。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

句子

造句
名言
  • 1.
    陈寅恪是一个学术巨人。
  • 2.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
  • 3.
    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陈寅恪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
  • 4.
    陈寅恪先生的学问,后人望尘莫及。
  • 5.
    由于学习历史学和毕业于复旦大学这两点,与陈寅恪的经历有相似之处,李国强对陈寅恪的感情笃深。
  • 6.
    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是我们的典范。
  • 7.
    吴雨僧钱钟书学贯中西,陈寅恪季羡林人中骅骝。
  • 8.
    具体的说,像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梅贻锜等,都是典型在夙昔。
  • 9.
    陈寅恪给人的印象是个严肃古板的老学究,而在他的。 
  • 10.
    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陈寅恪
  • 11.
    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刘文典与陈寅恪的交往是不容忽视的一页。
  • 12.
    陈寅恪先生治史,十分重视地下新出文献,但于石刻文献研究涉足较少。
  • 13.
    陈寅恪家族中,陈宝箴的父亲临死前训导他说,成德起自困穷,败身多因得志。
  • 14.
    陈寅恪对吴宓说,我辈讨老婆不如别人,没什么丢人,学问不如人,这个才丢人。
  • 15.
    陈寅恪除在历史、语言学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外,他的旧体诗也写得很有特色。
  • 16.
    1937年11月,清华大学南迁,陈寅恪来到长沙,去他的出生地蜕园寻访儿时记忆,却面貌全非。
  • 17.
    在1936—1942年期间,陈述与陈寅恪二人历家国之难、流离之苦,而交往不辍,严谨治学不改,确实难能可贵。
  • 18.
    百川归海,问题又归结到种族与文化的实质上来,这一观点是陈寅恪先生论述中国中古时期历史的一个重要支点。

作文

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