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离于众庶,则无英雄。
-
2.
时甚雨,众庶莫不冤昭德而快俊臣。
-
3.
遂被害,时年七十三,众庶痛惜焉。
-
4.
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
-
5.
安故重迁,谓之众庶;辨然否,通古今之道,谓之士。
-
6.
今戚里仿大内,大家仿戚里,众庶仿大家,习以成风,传式海内。
-
7.
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荐于郊庙。
-
8.
匈奴不敬,辞言不顺,负其众庶,时为寇盗,挠边境,扰中国,数行不义。
-
9.
窃伏听于众庶,察其所言,诸侯宗室在位列者,未有所闻于民间也。
-
10.
您由高天监临,注视您权威下的子孙;您由庄严的王座,视察大地的众庶。
-
11.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
12.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
13.
众庶之情,莫不欲苟安无事而保身自便者,孰肯淹留辛苦于泥涂横潦之中。
-
14.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
15.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
16.
围邯郸三年而弗能取,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众庶诽谤,诸侯不誉。
-
17.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
-
18.
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这些大夫为小宗,而诸侯则为其大宗。
-
19.
首相止采选美女,陛下当日容纳,即行停止,此美德也;臣下共知,众庶共闻,天下景仰。
-
20.
因此,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成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