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医属温病、怔忡、胸痹、虚劳等范畴.
-
2.
目的明确胸痹心痛的中医危险证型。
-
3.
胸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
-
4.
秦汉时期,是对胸痹心痛病证的初步认识阶段。
-
5.
目的观察胸痹通胶囊的急性和长期毒性作用。
-
6.
目的探讨胸痹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机制。
-
7.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胸痹心痛的有效手段。
-
8.
一百零三、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胸痹心痛的有效手段。
-
9.
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喘息短气时咳唾,难卧仍加半夏良。
-
10.
破气、消积、化痰,主治食积、便秘、泻痢等肠胃积滞症;胸痹、结胸;脏器下垂等。
-
11.
痰浊易化热与瘀互结,形成痰热互结致瘀的病理改变,并且直接影响胸痹的发生发展。
-
12.
目的观察西红花多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血瘀阻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13.
韭菜性温,有补肾温阳、行气活血、益肝健胃的功效,能缓解治体寒腹痛、噎膈反胃及胸痹疼痛的症状。
-
14.
目的研究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各个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
-
15.
痰浊壅塞证与心血瘀阻证无论在狭窄程度还是在病变分布上都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是胸痹心痛的危险证型。
-
16.
睡眠不足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证。
-
17.
高血压与老年人胸痹心痛、心悸怔忡、消渴等相兼为病,在中风发病上具有协同作用,从而有更大的危险性。
-
18.
目的观察胸痹通胶囊对家兔动脉壁一氧化氮代谢的影响,探讨该药改善心肌血液灌流、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
19.
冠心病为现代医学病名,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历代医家据其证候冠以胸痹、心痛、胸痛、心痹、 厥心痛、真心痛等不同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