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无求备于一人。————《论语》
-
2.
士者贵其用也,不必求备。
-
3.
立身之道,非求备于人也。
-
4.
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
5.
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元镇
-
6.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
7.
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
8.
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
9.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
10.
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
11.
并符才用,润色丹青,其掎摭繁杂,盖求备者也。
-
12.
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司马光
-
13.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受叙,无隔疏贱。
-
14.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
-
15.
地便还游者,求备于物;想上认也观者,取足于也可有国地有。
-
16.
周公不求备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
-
17.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
-
18.
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
19.
用人当取其长而舍其短,若求备于一人,则世无可用之才也。
-
20.
常以为中贤以下,道无求备,智筭有所研簄,原始未必要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