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

拼音:dà sī mǎ

意思:武官名。始称于春秋战国,主军政、军赋,地位和权限与西周时的司马同。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与大司徒、大司空并称三公,共理军国事务。东汉初曾改称太尉。魏晋时为上公之一,位在太尉、司徒、司空之上,位显权重。南北朝时或置或不置。隋时废。明清时系兵部尚书之别称。

句子

造句
  • 1.
    乾冲的谋虑详尽而又深远,看着大司马明显振奋的神色,他也淡淡的向大司马告辞。
  • 2.
    大司马咎、长史翳、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
  • 3.
    又诏仁移屯临颖,迁大司马,复督诸军据乌江,还屯合肥。
  • 4.
    陶侃做过八州都督,封长沙郡公,卒后追赠大司马
  • 5.
    结合历史来看,刘贺被扶为皇帝时,大司马霍光威势很重。
  • 6.
    是时公孙述方收集延岑田戎两军,令岑为大司马,封汝宁王;戎亦邀封翼江王。
  • 7.
    卫公直,性浮诡贪狠,意望大冢宰;既不得,殊怏怏;更请为大司马,欲据兵权。
  • 8.
    于是大司马曹真有疾,帝命司马懿西屯长安,督将军张合、费曜、戴陵、郭淮等以御之。
  • 9.
    五年前范汪病重,范宁便开始替父授学,两年后范汪病故,转年,大司马桓温病故。
  • 10.
    蔡仲,朝中原大司马,姜云维,朝中原中郎将军,一文一武,擦,老子一定要救这两人。
  • 11.
    今遣太中大夫赐征西吏士死伤者医药、棺殓,大司马已下亲吊死问疾,以崇谦让。
  • 12.
    平原广圃,车不结轨,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若归,则臣不若王子成甫,请署以为大司马
  • 13.
    元狩四年,二位大司马衔命破匈奴于漠北,驱奉良马十四万匹,株钱过亿,粮无数,致使库无赢财,府无良马。
  • 14.
    高祖改定内官,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 15.
    谢安去世,王献之挺身而出,数数谢安之功德,促使孝武帝为谢安以殊礼,葬仪赠礼依大司马桓温。
  • 16.
    冒辟疆一生著述甚丰,他不仅才学卓越,且高风峻节,享年82岁;三国东吴名将大司马吕岱,一生廉洁,享年97岁。
  • 17.
    诸葛亮死后,魏国大司马曹爽为了树立威信,贸然伐蜀,王平御敌,也采取这个办法,最终曹爽只得无功而退。
  • 18.
    但是此时的尚书台在体制上仍然属于少府序列,官品低微,所以另派大将军、大司马、太傅以录尚书事的名义秉政。
  • 19.
    为父自以为历经沧桑之变,能够洞明世事,明察秋毫,而今方知至死也参不透大司马王莽之所思所为。
  • 20.
    东晋大司马大将军桓温,雄姿英发不可一世,自认为样貌出众,风神俊朗,器宇不凡,常常自比司马懿、刘琨这样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