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

拼音:yuán zá jù

意思:1.又称元曲。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一般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若干曲牌组成套曲,亦有另加"楔子"者。

句子

造句
  • 1.
    舞台模型,上有五个元杂剧演员
  • 2.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杂剧
  • 3.
    神仙道化剧乃元杂剧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 4.
    元杂剧体现了传统文化背景下顽强的复仇理念。
  • 5.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元杂剧
  • 6.
    关汉卿,大都人,是元杂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 7.
    中国戏剧从宋元南戏、元杂剧到明清传奇,经历诸多变化。
  • 8.
    因此,以元杂剧为研究对象,有利于深入、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 9.
    元杂剧中的贤妇形象塑造有明显的道德化、伦理化倾向。
  • 10.
    通过对笫四折的研究有望搭建一座重新审视元杂剧面貌的学术平台。
  • 11.
    神仙道化剧是元杂剧中重要的一类,马致远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 12.
    当然,由于青楼文学的影响,元杂剧的部分妇女形象也有失真、庸俗的一面。
  • 13.
    古希腊悲剧多为锁闭式结构,而中国元杂剧则以开放式结构为代表。
  • 14.
    元杂剧、明清传奇和欧洲传统戏剧都是文学的戏剧,地方戏是表演的戏剧。
  • 15.
    明代内府杂剧在体制上继承了元杂剧的传统,体现出程式化和规范化的特点,且有一定的创造性。
  • 16.
    元杂剧中通过美化神仙和道教境界的方式来否定现实人生的剧本可称之为神仙道化剧。
  • 17.
    北接元杂剧,南传梨花大鼓元代京杭大运河的开凿通航,大运河不必绕道河南,与济南变得更近。
  • 18.
    雅化曲、教化剧的出现,观众消费群体不再成为杂剧艺术最后完成的能动主体,此乃元杂剧走向衰亡最根本的原因。
  • 19.
    中国古代文学专家,曾任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在元杂剧和宋元南戏的辑逸方面作了开创性工作。
  • 20.
    通过对元杂剧中鲜明的权力崇拜情结的解剖,可以使我们从一个历史的横断面清晰地看到这种社会文化秩序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