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益

拼音:fǎ yì

意思:1.谓应受法律保护的利益。

句子

造句
  • 1.
    绑架罪的法益是公民的人身自由;
  • 2.
    民事法益具有不明确性、层级性的特点。
  • 3.
    法益作为入罪的基础,伦理作为出罪的依据。
  • 4.
    侵犯通信自由罪的法益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 5.
    但是,法益理论本身也面临许多挑战与悖论,尤其是法益价值构造与价值取向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6.
    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峻,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
  • 7.
    学法存心中,守法律言行,用法益维权,护法保尊严。
  • 8.
    对侵犯法益的行为有私力救济、公力救济两种救济方式。
  • 9.
    即抢劫罪中的着手必须是具有法益侵害现实性的行为。
  • 10.
    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峻,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王夫之
  • 11.
    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峻,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清王夫之
  • 12.
    把犯罪客体界定为刑法保护的利益,即刑法法益,更为科学、合理。
  • 13.
    侵权行为是指违约行为以外的侵害他人权利或法益的不法行为。
  • 14.
    下面是弟子传芳写来她通过修习书写我的心咒所得法益的感恩。
  • 15.
    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取向是民事法益应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动因;
  • 16.
    实现实质正义的需要是民事法益应受法律保护的根本原因。
  • 17.
    对严重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的惩处应当坚持修正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18.
    遗弃罪法益的变化使交通肇事逃逸致死问题的定性变得复杂化。
  • 19.
    通过原则实现法益保护即以一般的立法条文制裁故意违反公序良俗行为。
  • 20.
    法益是法律对利益平衡的产物,亦是诞生私权的母体,在条件具备时可转化为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