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甲

拼音:bǎo jiǎ

意思:旧时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甲设甲长,保设保长,对人民实行层层管制。

词语

组词:
保甲法

句子

造句
  • 1.
    三堂、六厅之下,孔府的屯户、佃户也按保甲编伍,实行保甲制度。
  • 2.
    户籍制度;户口登记;保甲制;历史发展。
  • 3.
    保甲法、连坐法让百姓之间互相监视。
  • 4.
    他们的工作困难重重,饱受阻力,有时还有危险;在许多地方,没有人愿意出任保甲长,保甲制度已形同虚设。
  • 5.
    就算是军政府也无理由干预,这里是一方保甲说了算,他们与保甲的关系,简直是公不离婆、秤不离砣。
  • 6.
    熙宁三年,青苗法,改诸路更戍法,推保甲法,募役法……
  • 7.
    在惩治犯罪时,保甲法往往也能发挥很好的效果。
  • 8.
    它是战时广东乡村保甲政策在黄冈乡具体而微的体现。
  • 9.
    旧社会那些有枪在手的保甲们有恃无恐,不停地催租逼债。
  • 10.
    清雍正四年(1726年)出现的族正制正是这种宗族保甲乡约化的重要标志。
  • 11.
    到了宋、明、清时期,辅助警力的种类趋于多样化,但主要以保甲制度为主。
  • 12.
    如在悔罪投诚,弃邪归正,即称救回难民,逐一查明籍贯,本地编入保甲
  • 13.
    但就我们所知,保甲制度只是一种旧日理论,即使看到也可能徒有形式。
  • 14.
    于成龙在黄州治理犯罪,此保甲法继续得到推行,而且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 15.
    那些有枪在手的保甲们却表现出有恃无恐,满不在乎的样子,继续催租逼债。
  • 16.
    在传统乡村政权中,保甲制负责维护乡村治安,里甲制负责征收赋税,社会功能极为单一。
  • 17.
    小租户、保正等保甲役员成为台湾社会的新领导阶层,为一颇具影响力的社会中坚。
  • 18.
    福建路有忠义武勇立功自效取仕之人,理宜召募,除保甲正兵外,弓手、百姓、僧行、有罪军人并听应募。
  • 19.
    结果分析了自清中后期始逐渐形成的以保甲制度为基础的社区管理、相应空间结构及其组织秩序。
  • 20.
    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即国家对乡村社会控制与管理所采取的方式—保甲制度、民间乡绅和宗族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