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汝冒庐陵王之名,攻打怀庆,朝廷以伪乱真,竟将庐陵王赐死。
-
2.
迁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领庐陵王师。
-
3.
楩楠杞梓离奇生继此,庐陵城北不止称三瑞。
-
4.
故庐陵王于营阳之世,屡被猜嫌,积怨犯上,自贻非命。
-
5.
故庐陵王英秀明远,徽风夙播,鲁卫之寄,朝野属情。
-
6.
故庐陵王含章履正,英哲自然,道心内昭,徽风遐被。
-
7.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8.
庐陵王义真颇好辞义,待接甚厚;徐羡之等疑延之为同异,意甚不悦。
-
9.
贼人此来,正想开城会敌,方可以伪乱真,借庐陵王之名,好遂奸贼之计。
-
10.
甲戌(1934年)秋,获交修水查阜西、庐陵彭祉卿两先生,同居浦左,朝夕聚晤,弦轸乃无虚日。
-
11.
又逃往万安、泰和等处,站不住脚,再奔往兴国宝石砦、永丰与庐陵之间,复奔阆川洞、白扬坳。
-
12.
笔者将此时期江西地区的鄱阳、豫章、临川、庐陵列为主要考察对象简单考察其沿革。
-
13.
后来,张千载历尽艰辛,背负文山先生的骨、齿、爪、发及遗文南归,移葬于家乡庐陵富田鹜湖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