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

拼音:rén xìng lùn

意思: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抽象地考察人的共同本性的理论。中国古代即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等,西方亦有自然说、约定论、感觉论等人性理论。欧洲文艺复兴后,人性论成为欧洲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其中心是提倡个性自由、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束缚。

句子

造句
  • 1.
    弗洛姆的人性论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具有唯心性和非历史性。
  • 2.
    人性论是梁实秋文艺思想的哲学基础和核心。
  • 3.
    董仲舒的人性论对孟、荀的人性思想有所继承。
  • 4.
    同时可善可恶的人性论强调了圣人教化民众的必要性。
  • 5.
    孟子对孔子的人性论进行了拓展与重构,建构了性善论。
  • 6.
    孟、荀人性论的分歧主要在于他们对人性概念内涵的界定不同。
  • 7.
    针对汉儒性善情恶、圣人无情的人性论,王弼提出圣人有情说。
  • 8.
    张载的人性论因其以超越的天道观为理论基础而别于历来论性诸家.
  • 9.
    孟子「性善」说的提出,在中国人性论史上是别开生面且影响深远的。
  • 10.
    中国伦理思想史上,荀子的性恶论和韩非的自然人性论影响深远。
  • 11.
    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和抽象的人性论,使其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 12.
    同时阐释了裴斯泰洛齐的宗教观、人性论、哲学观对其家庭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 13.
    荀子的人性论必然导致对圣人或圣王政治的强调甚至崇拜,这是其人性思想的社会论意义。
  • 14.
    与王安石的道本体相对应,王安石人性论的内涵中既有德性的一面,又有智性的一面。
  • 15.
    主要通过对孔子仁学与礼学的深入分析,指出其人性论蕴涵着性善或性恶的两极趋向。
  • 16.
    气禀人性论的创立,开辟了一条探讨人性本质的新的道路,为后来的论人性者提供了模版。
  • 17.
    但是,李翱的人性论中包含着善性产生邪情的矛盾,正是对这一矛盾的解答引发了宋明性二元论的诞生。
  • 18.
    李翱的人性论思想是传统儒学向宋明理学跨越的过程中,性情统一论向性二元论过渡的重要环节。
  • 19.
    但是,李翱的人性论中包含着善性产生邪情的矛盾,正是对这一矛盾的解答引发了宋明性的二元论的诞生。
  • 20.
    人性论是中国古代法制建设中情法交融的思想基础,清代存留养亲制度中的情法兼顾具有惩治犯罪、安抚民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