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魏末年和北齐时期,州郡僚佐大多由吏部铨授,但州郡长官自署僚佐的制度并未废除。
-
2.
刺史僚佐,州吏则自署,府官则命于朝廷。
-
3.
于是牢之大集僚佐,议据江北以讨玄。
-
4.
于是知事及其僚佐们的荷包,只好空着。
-
5.
盖公去后数月,项城每与僚佐忆之,犹为耿耿也。
-
6.
后来,其父任泰州判官,依然非正官而为僚佐。
-
7.
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
-
8.
魏兵未渡淮,己亥,裴叔业病卒,僚佐多欲推司马李元护监州,一二日谋不定。
-
9.
玄宗规定,几位刺史到任之后不负责具体州务,一切政务都交给僚佐处理。
-
10.
例如,汉末的刺史和唐末的节度使等均集军民两政大权于一身,对直属僚佐均有自行辟除的大权。
-
11.
可以理解成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即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有着的不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