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力

拼音:gōng lì

意思:1.官方征用的役夫。 2.共同的力量。

句子

造句
  • 1.
    公力救济是法治社会实现债权的最好方式。
  • 2.
    在现代法治社会,公力救济是理性、合法的救济途径。
  • 3.
    对侵犯法益的行为有私力救济、公力救济两种救济方式。
  • 4.
    在反家庭暴力的救济手段中,公力救济是一个主要的手段与途径。
  • 5.
    公益捐赠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是公力救助的必要补充。
  • 6.
    从权利救济的视角言,侠的历史在场与公力救济自身的缺陷是紧密相连的。
  • 7.
    在救济体系中,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各有优劣,它们相互依存、互为补充。
  • 8.
    尽管在现代法治国家中,诉讼作为公力救济的方式成为最为普遍的纠纷解决机制。
  • 9.
    请求权是债权的救济性权利,是为了债权的救济名正言顺的通向公力救济而产生的。
  • 10.
    私力救济的正当性及其与公力救济的密切联系,为其导入民事执行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 11.
    目前学界较多把视角放在环境侵权的公力救济等救济方式上,鲜有人关注环境侵权的私力救济问题。
  • 12.
    抵押权实现是抵押制度的核心,实践中大多数抵押权都是通过公力实现方式得到保障。
  • 13.
    民事执行中的私力救济既能弥补公力救济的正当性危机,又有利于民事执行目的的实现。
  • 14.
    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弥补公力救济的真空地带,维护法治秩序,实现公民权利保障;
  • 15.
    司法救济作为一种公力手段,直接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是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最有力的方式。
  • 16.
    司法具有了高度的公信力,法官与法院会被人们崇敬,公众也会习惯于到司法机关寻求公力救济。
  • 17.
    其次,从私力救济、社会救济和公力救济三个领域来构建我国运动员权利保障的多元化的救济体系。
  • 18.
    自助行为作为民事权利私力救济的方式之一,为近现代各国民法所确认,其功能在于弥补公力救济之不足。
  • 19.
    公力救济是指由国家权力介入通过法定程序解决社会冲突及纠纷,其中以司法救济为主,也包括行政救济。
  • 20.
    现代私力救济作为公力救济之补充,有请求、自卫、自助行为三种法定形态,是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优胜劣汰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