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

拼音:xíng/háng zhèng qū/ōu huá/huà

意思: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分布、地理环境、国防需要、历史传统等因素决定。历代的划分有所不同,但有其连续性。

句子

造句
  • 1.
    绥远省行政区划演变始末,走西口。
  • 2.
    南海县的行政区划建制从此开始。
  • 3.
    九亭镇、方松街道行政区划将作相应调整。
  • 4.
    县、乡和村是中国行政区划的三个不同等级。
  • 5.
    首次开展了北京行政区划内梅花栽植情况摸底调查。
  • 6.
    行政区划不同,都市圈强调发展跨区域的经济联系.
  • 7.
    市辖区的名称不能单独用作企业名称中的行政区划
  • 8.
    再者,行政区划与经费的分配也限制了这种救抚他省灾民的欲望。
  • 9.
    随着历史的发展,新乡建置及行政区划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 10.
    按元代行政区划,大名府为大名府路总管府,其长官为达鲁花赤(宣差)和总管。
  • 11.
    但监司同时是一路行政事务的主管官员,路作为高层行政区划,又不宜太小。
  • 12.
    电话主线普及率指按行政区划人口计算的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
  • 13.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建立超越行政区划的联防恋空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
  • 14.
    平原省就是在这一时期的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短期存在过的一个省。
  • 15.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行政区划上属于忻州地区,其方言属于晋语五台片。
  • 16.
    长三角协调会办公室主任陈容堂说,第一是行政区划分割带来的障碍。
  • 17.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调整韶关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曲江县,设立韶关市曲江区。
  • 18.
    市辖区名称与市行政区划连用的企业名称,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
  • 19.
    西周实行的是封建制,亦即封邦建国的形式,所以不能说那时出现了行政区划
  • 20.
    内蒙古地仍然没有统一的行政区划,分属于绥远省,热河省,察哈尔省,宁夏省,兴安省等。

问答

  • 秦朝的郡县制对这个古代行政区划的影响
    最佳答案:秦郡辖区的界限划分有相当多的地方是依据自然地理要素中的山、川走向为界,为后世行政区的划界方式奠定基础.例如:黄河,⑴太原、河东、上郡、内史等郡的界限,⑵河内、三
  • 读“中国行政区划及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11~15题.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位置最南的为海南省,最西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最多的省份为河南,黑龙江省位于我国最东部和最北部,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
  • 图为“南通市行政区划示意图”.读图完成23~25题.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苏通大桥工程起于通启高速公路的小海互通立交,终于苏嘉杭高速公路董浜互通立交.路线全长33.21公里,主要由北岸接线工程、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岸接线工程三部
  • 地理请在问号处填写正确的行政区划名称.回的快回答
    最佳答案:地理请在问号处填写正确的行政区划名称-----湖北 简称 鄂
  • “地上河”属于黄河的那一段?位于哪两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境内?
    最佳答案:黄河下游河段被称为“地上河”位于河南、山东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境内
  • 元代行政区划:元代的“路”、“府”、“州”分别相当与现在的哪一级行政单位?
    最佳答案:楼上的说的不对.行省才相当于省(虽然大了一点).路和府是平级单位.但是路的长官稍微大一些,路相当于地级市,府相当于县级市,州就相当于现在的县了.
  • 读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每空1分)
    最佳答案:(10分)(1)西藏自治区、成都、青、哈尔滨、湖南省、内蒙古(2)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亦可,但填广西省不给分)、台湾省(3)海南省(填海南岛不给分)、南。本题主
  • (2005•上海)上海是全国重要的城市.读下面的上海市行政区划图回答: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学生应该知道自己所在的县区,通过读图进一步掌握所在县区与邻近县区的位置关系.(1)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行政区划知识及乡土地理知识,从图中找到自己所在的
  • 如图信封封面中收信人地址表示的行政区划有(  )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最佳答案:图中出现的有效信息为:山东省沂水县,包含了2级行政区划;故选:A
  • (2008•泰安)读“泰安市行政区划简图”,如图中数字与其代表的行政区对应正确的是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学以致用,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注重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首先要掌握本地区的行政区划和地区分布.由平时所掌握的乡土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