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迁

拼音:nèi/nà qiān

意思:1.谓自外官调任京职。 2.迁入内地。 3.特指为调整工业布局,把沿海的一些工厂迁往内地。

句子

造句
  • 1.
    迎合工厂内迁掀起的西北工业发展热潮。
  • 2.
    到东汉永初六年(141年)前,北地郡治已内迁关中。
  • 3.
    少数民族曾经有过多次大规模的内迁
  • 4.
    这次树木迁移从7月2日晚开始,本周内迁完。
  • 5.
    从东汉开始,羌族民众开始内迁关中,到隋唐最终融入汉族。
  • 6.
    正文后尚附有内迁重庆期间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大事记。
  • 7.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培训、保健、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
  • 8.
    随着地价上涨,不少工厂由城内迁移到地价较低的远郊区。
  • 9.
    1951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随医学院由上海内迁至武汉。
  • 10.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并在战乱中建立各自的政权。
  • 11.
    但到东汉至曹魏时期,内迁速度加快,迁徙规模巨大,深入内地较广。
  • 12.
    上海著名实业家胡厥文等克服重重困难,积极组织民营厂商内迁
  • 13.
    国际移民组织称,与其他地方的内迁家庭相比,这些家庭的状况相对稳定。
  • 14.
    工厂自1966年从上海内迁来渝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生产规模。
  • 15.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不同形式附唐或内迁的少数民族在起征赋税时间上给予优惠。
  • 16.
    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
  • 1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大部分民族学研究机构和民族学家内迁至西南地区。
  • 18.
    战时兵险的举办,对沿海厂矿企业的内迁及内地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 19.
    沿海沿江地区的民族工业大举内迁,建设后方工业基地,写下了抗战史上悲壮而光辉的一页。
  • 20.
    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古、始新世,由于主干逆冲断裂带背驮式地向盆内发展,沉降沉积中心逐渐向盆内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