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
-
2.
治疗上擅于寒热并用,润燥同行,补泻兼施;
-
3.
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当思人命至重,冥报难逃,一旦差讹,永劫莫忏。
-
4.
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刺可以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即补泻效果。
-
5.
但现今对艾灸补泻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缺乏深入研究,应该引起重视。
-
6.
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不佳。勿以健康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予防诸病也。
-
7.
本草药品虽多,然其味不过五,乃甘辛咸苦酸是也;而其性不过六,温凉补泻升降是也。
-
8.
这三味配在一起,薏苡仁是渗湿的,然后芡实又是固肾,不让它渗湿渗得太厉害;那么山药是补的,等于是补泻都有了。
-
9.
病机或病理产物则常会随病程的发展、病人体质的差异、治疗用药的寒热补泻、护理措施的当否等因素而发生性质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