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湿

拼音:zào shī

意思:1.干燥和潮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寧菑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吕氏春秋·重己》:“昔先圣王……其为宫室臺榭也,足以辟燥溼而已矣。”高诱注:“燥谓阳炎,溼谓雨露。”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律比崑崙竹,音知燥溼絃。”清谭嗣同《与沉小沂书》之二:“凡物春夏则涨,秋冬则缩,寒暑燥湿使然也。”

句子

造句
  • 1.
    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
  • 2.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 3.
    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
  • 4.
    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
  • 5.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
  • 6.
    龙胆属植物具有清热燥湿,泻肝定惊的作用。
  • 7.
    外用方剂多为杀虫攻毒、破瘀化结、清热燥湿之品。
  • 8.
    治疗肝癌以燥湿化痰为主进行辨证论治。
  • 9.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 10.
    多吃薏米小豆粥等燥湿健脾的事物,以防暑湿;
  • 11.
    目的观察使用清热燥湿法治疗痤疮之疗效。
  • 12.
    中医认为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
  • 13.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最宜痰浊头痛,头痛兼咳嗽、恶心呕吐者服用。
  • 14.
    今臣与陛下践冰履炭,登山浮涧,寒温燥湿、高下共之,岂得离陛下哉?拜表陈情。
  • 15.
    触用于感觉身体得某一部位,如通过触摸额、四肢的指掌,观测体温、燥湿
  • 16.
    雄黄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之效,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 17.
    目的观察清热燥湿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和对自由基的影响。
  • 18.
    用药以补益药、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清热燥湿药为主。
  • 19.
    黄芩甙是中药黄芩的主要成分,其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 20.
    黄芩对细菌性痢疾的治疗作用是其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在药理学上的体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