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

拼音:hóng lú

意思:1.官署名。《周礼》官名有大行人之职,秦及汉初称典客,景帝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改称大鸿胪,主掌接待宾客之事。东汉以后,大鸿胪主要职掌为朝祭礼仪之赞导。北齐始置鸿胪寺,唐一度改为司宾寺,南宋﹑金﹑元废,明复之,清沿置。主官或称卿,或称正卿,副职为少卿,属官因各朝代而异,或有鸣赞﹑序班,或置丞﹑主簿。 2.指该官署官员。

词语

组词:
鸿胪寺 鸿胪正

句子

造句
  • 1.
    辛卯,遣鸿胪卿崔琳入吐蕃报聘。
  • 2.
    白马令李云以直言死,鸿胪陈君以救云抵罪。
  • 3.
    九月二十一日,太宗敕命鸿胪卿韦挺为丧事监护正使、鸿胪少卿崔仁师为丧事监护副使,将长乐公主陪葬昭陵。
  • 4.
    侍读侍讲学士谕德洗马尚宝少卿鸿胪少卿。
  • 5.
    后以煨为大鸿胪光禄大夫,建安十四年,以寿终。
  • 6.
    司徒鲁恭,年近八十,乞请致仕,乃改任大鸿胪夏勤为司徒。
  • 7.
    十月,明诚授鸿胪少卿,其长兄存诚为卫尉卿、次兄恩诚为秘书少监。
  • 8.
    专职机构为九卿系统下的鸿胪寺和尚书系统的主客司两个部门。
  • 9.
    长子安庆宗为卫尉少卿,加授秘书监,尚荣义郡主;次子庆绪为鸿胪少卿兼广阳郡太守。
  • 10.
    鸿胪寺官员高唱退休及派赴各省任职的官员姓名,被唱到的人又另行对皇帝行礼谢恩。
  • 11.
    庚子,诏大鸿胪卿杜超假节都督冀、定、相三州诸军事、行征南大将军、太宰,进爵为王,镇邺,为诸军节度。
  • 12.
    初,河、陇既没于吐蕃,自天宝以来,安西、北庭奏事及西域使人在长安者,归路既绝,人马皆仰给于鸿胪
  • 13.
    同月,安禄山赴任,玄宗敕令中书门下三品以下正员外郎长官、绪司侍郎、御史中丞于鸿胪寺亭子祖饯。
  • 14.
    我乃大宋国世袭忠国公上院参政御林军中校殿前班值都检点鸿胪寺少卿驻明使节团副史文隽,奉钦命来请先皇遗物。
  • 15.
    杜十一郎是礼部尚书之子,自幼生长在高门大族,小小年纪已是七品,在鸿胪寺历练两年,升至五品并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