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师

拼音:sòng shī

意思:1.旧时以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的人。

词语

组词:
刀笔讼师

句子

造句
  • 1.
    讼师助讼活动中体现的诉讼观来阐述,讼师并非是儒家传统文化的破坏者。
  • 2.
    讼师代写诉状的业务技术在清朝已经达到成熟和高超的境界。
  • 3.
    该部分从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四方面来论述讼师生存状况的原因。
  • 4.
    瑞昌县穷,却因讼师和猾吏挑逗,百姓好打官司,不少人家因之破产。
  • 5.
    宏观上,民间细故增多,民众诉讼观念开放,好讼之风是讼师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 6.
    明清讼师秘本在官府的打压之下并未消失,反而不断细密化、体系化。
  • 7.
    微观上,诉讼制度的不完善,包括诉讼活动的可利用性和诉讼程序的书面主义,造就了讼师的产生。
  • 8.
    不过片刻,到县城客寓传来的王煌立约保人贵山都保正许元贵被带到,其后果有一当地讼师萧邦棉。
  • 9.
    说是为了震慑宵小,官府把咱们省城知名的讼师潘峥嵘给拘押起来,不到三天竟然就瘐死在狱中。
  • 10.
    讼师,在中华传统法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因近些年来学界的投注目光开始进入传统法文化研究领域。
  • 11.
    尽管讼师在夹缝中为了生存苦苦挣扎,没有公开的身份和高尚的社会地位,但是他们有着存在的社会必要性。
  • 12.
    讼师的形象之所以差,就是因为他们利欲熏心,不择手段,为了钱财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操纵生死,出入人罪。
  • 13.
    在中国传统法律历史上,曾出现过与律师相似的讼师,是真正属于中国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律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