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则犯颜逆耳,阿意顺旨,不可同日而言也。
-
2.
若值汲黯、辛毗,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
-
3.
他敢于在领导面前犯颜极谏,结果处处碰壁。
-
4.
人臣顺旨者多,犯颜者少,今朕欲自闻其失,诸公其直言无隐。
-
5.
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
-
6.
魏征在唐太宗前敢犯颜直谏,面折廷争,遂有贞观之治。
-
7.
魏征为人机智,见识远大而又有胆识,经常犯颜进谏。
-
8.
海公更甚,竟敢于批逆鳞,犯颜直谏,向嘉靖递上了著名的奏疏。
-
9.
而优礼大臣,开容善直,虽犯颜极谏,无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之伟也。
-
10.
他手下的谏议大夫魏征就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耿介之士。
-
11.
团结需要的是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征,而不是指鹿为马的赵高。
-
12.
臣诚不佞,有正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达。
-
13.
犯颜直谏虽自古有之,不失为臣之道,但为国为家不可不看实情,照搬照套。
-
14.
唐太宗得一犯颜直谏的魏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政治修明,慎始敬终,开创贞观盛世。
-
15.
唐太宗李世民得一犯颜直谏的魏征,广开言路,虚心纳下,政治修明,慎始敬终,开创贞观盛世。
-
16.
一百零一、唐太宗李世民得一犯颜直谏的魏征,广开言路,虚心纳下,政治修明,慎始敬终,开创贞观盛世。
-
17.
无怪乎,在太宗朝出现了许多敢于直言不讳、面折廷争、犯颜极谏的大臣,魏征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典型。
-
18.
由于魏徵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
19.
碰到朝政窳败,贪赃枉法之人,要有拍案而起犯颜直谏的勇气,这不仅是责任,也是道义,否则,就会令天下人耻笑。
-
20.
在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多次犯颜进谏,避免了多次宫廷纠纷,显示了一定的智谋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