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书

拼音:kè shū

意思:指刻版印刷出版书籍。旧时有书商刻书、官府刻书和私人刻书等。

句子

造句
  • 1.
    福建刻书业历来倍受关注,特别是书坊刻书.
  • 2.
    一百零七、福建刻书业历来倍受关注,特别是书坊刻书.
  • 3.
    明代是国子监刻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国子监刻书史上颇具代表性。
  • 4.
    汴梁国子监刻书在宋代乃至整个刻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5.
    汴梁国子监刻书,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后代刻书的典范。
  • 6.
    明中期之后,戏曲刻书重心移至南方。
  • 7.
    清代中前期是我国民间刻书的巅峰时期,形成了以江苏、浙江、安徽和北京为代表的四大刻书中心。
  • 8.
    他一生贫寒,而购书、刻书、藏书热情不减。
  • 9.
    专事代陶工镌刻书铭,誉称陶之中书君。
  • 10.
    汴梁国子监刻书为宋代的科举取士、刻书业的全面发展、印刷术及汉文化的外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11.
    刻书业的发展与经济、文化的繁荣是相一致的。
  • 12.
    1663年凡作序者、校阅者及刻书、卖书、藏书者均被处死。
  • 13.
    愿他用刻书页,千古不忘;我必铭记于心,永生追随。
  • 14.
    汴梁国子监刻书大多是在汴梁雕版并印刷的。
  • 15.
    在宋代中央刻书机构中,汴梁国子监可谓是一枝独秀。
  • 16.
    古代刻书多用枣木、梨木雕版,凡书籍出版,均云‘付之梨枣’……
  • 17.
    陆游出身于文化世家,其家世历来重视藏书、刻书和著书。
  • 18.
    此外他对碑刻书法艺术和法帖的流传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19.
    凡此书作序者、校阅者及刻书、卖书、藏书者均被处死,株连极广。
  • 20.
    南后街的刻书坊直接为三坊七巷的文人学士、达官显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