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

拼音:hēi cháo

意思:又称“日本暖流”。为北赤道洋流在菲律宾群岛东岸向北转向而成。因其海水呈蓝黑色,故名。主流沿台湾岛东岸、琉球群岛西北侧北流,直到日本东海岸,与千岛寒流相遇,在盛行西风吹送下,再折向东成为北太平洋暖流。是北太平洋西部流势最强的暖流。黑潮对日本、菲律宾和中国气候有较大影响。

句子

造句
  • 1.
    利用验潮站海表高度差反演吐噶喇海峡黑潮的流量,分析了黑潮流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
  • 2.
    我们的海岸遭到了另一股黑潮的袭击.
  • 3.
    在秋、冬季节,黑潮的入侵是以表、中层水为主;
  • 4.
    黑潮分支大约是该涡旋的主要动力因子.
  • 5.
    很多罹难者是老人家,躲不过毁灭的黑潮1.
  • 6.
    有些海域,例如黑潮区与气旋之间存在着交替影响的关系。
  • 7.
    弯岛东北海域内潮响应强烈主要是受黑潮锋和地形的影响.
  • 8.
    黑潮神色忧虑地望着云雾迷蒙的天空,长长地吸了口气。
  • 9.
    此外,流经本区的黑潮对自生铁锰微结核的富集具有重要影响。
  • 10.
    黑潮源头向北的流量较大时,通过吕宋海峡向西的净流量偏小。
  • 11.
    说明秋季东海同样存在陆架水与黑潮水在水平方向交换与混合。
  • 12.
    前期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异常与东亚夏季风存在显著的联系。
  • 13.
    心域忧忧的浑浊的海洋每晚都有黑潮汹涌,记忆便在这片浪波里的沉浮。
  • 14.
    冬季期间,黑潮海流把高咸度的温暖海水由太平洋经吕宋海峡带入本港。
  • 15.
    黑潮与北极寒流交汇,大量的磷虾招来了鲸鱼,又使捕鲸船增多,也增加了漂流者被救起的可能。
  • 16.
    中国近海不仅陆架宽广,河口、海岸地形复杂,而且处于大洋西边界流西侧,著名的黑潮横贯黄东海区域。
  • 17.
    乘着黑潮,在立雾溪出海口甲板上回头一瞥,那蓝色的太平洋海水与清水断崖相遇,让人心醉。
  • 18.
    钓鱼岛东北黑潮锋面不稳定过程的周期约为14天,屋久岛西南锋面不稳定过程的存在周期约为20天。
  • 19.
    模拟结果表明黑潮在东海陆架有大规模的入侵,其在沿东海陆坡流动途中沿着冲绳岛与外海不断的进行水体交换。
  • 20.
    所以有史学家分析,大军当时西归无望,很可能伐涕竹作舟出海,故有部分涕竹舟被黑潮或季风送至中美州之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