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官

拼音:jiàn guān

意思:1.掌谏诤的官员。

句子

造句
  • 1.
    魏晋南北朝的谏官制度源自秦朝,也为隋唐谏官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
  • 2.
    唐代发达的谏官制度有深刻的社会基础,这一社会基础主要表征为经学的弘扬广大和谏官的道隐情怀两大方面。
  • 3.
    今王振窃弄国柄,擅杀谏官,宠任王祐等匪人,蒙蔽圣聪。
  • 4.
    谏官是中唐政治和文化舞台上活跃的社会角色之一。
  • 5.
    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
  • 6.
    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
  • 7.
    比如说,明正德皇帝想下江南,谏官劝他不要去,但他非去不可。
  • 8.
    宋朝开启了台谏合流制度,御史与谏官充分发挥了监察百官的作用。
  • 9.
    帝意遂决,于是中丞孔道辅率谏官范仲淹、宋庠等切谏,皆坐贬,废郭后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
  • 10.
    谏官的谏言挑起了朝臣中敏感的神经,顿时朝堂中群臣纷纷互相攻击指责。
  • 11.
    近年以来,正牙不奏事,庶官罢巡对,谏官能举职者,独诰命有不便则上封事耳。
  • 12.
    包拯刚到谏院上任,谏官陈旭、吴奎和御使里行唐介等人,就纷纷向他提出了三司使张尧佐的问题。
  • 13.
    现在凡是批责执政是非的都被斥逐,新进台谏官员,都是执政的亲信,很难给皇上起到耳目的作用。
  • 14.
    一百零四、包拯刚到谏院上任,谏官陈旭、吴奎和御使里行唐介等人,就纷纷向他提出了三司使张尧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