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

拼音:shí liù guó

意思:历史时期名。西晋末年,各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北方先后建立割据政权。从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到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为止,一百三十五年间在北方黄河流域和今四川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计有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夏等十六国,另外还有冉魏、西燕及代等政权,历史上泛称这段时期为十六国时期。

词语

句子

造句
  • 1.
    十六国时期,北燕在定州建都。
  • 2.
    十六国时,麴氏分散于诸族政权中。
  • 3.
    十六国来不安分,狼狈为奸分杯羹。
  • 4.
    五胡十六国中,只有十三个国家是五胡所建。
  • 5.
    前者为所谓的五胡十六国之一,后者为前者的流亡政权。
  • 6.
    其它书法遗存包括各地出土的十六国时期镇墓瓶、衣物疏、瓦当等。
  • 7.
    通俗隶书与典型隶书在十六国时期走上了同步式微的道路。
  • 8.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并在战乱中建立各自的政权。
  • 9.
    受魏晋禁碑的影响,十六国时期铭石书不见发达,所见约五十件左右。
  • 10.
    宕昌国时期的东晋、十六国时代,为雍秦二州武都郡,南秦州武都郡、仇池郡。
  • 11.
    东晋南朝继承这一制度,至少部分十六国政权如前燕、后赵采用该制。
  • 12.
    法院打倒在什么作为他们仍然有十六国的反种族通婚的法律而闻名。
  • 13.
    魏晋十六国北朝国家分裂时期,足食强兵是各分割性政权共同的经济开发目标。
  • 14.
    七州之内,共十六国,流洛国则位于大陆南端的潞州之上,与兰盛、东冥与中昭少许土地接壤。
  • 15.
    五胡十六国,战火燃烧北方大地,曹魏宗族逐步南迁,居于江东,繁衍生息。
  • 16.
    汉代西域都护府和唐代安西都护府都先后设在此地,管辖西域三十六国
  • 17.
    这一新俑组合经十六国及北魏早期的继承发扬逐渐成熟,于孝文帝迁洛改制后更得以确立。
  • 18.
    前燕是十六国前期影响较大且较为强盛的一个政权。前燕统治者都具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
  • 19.
    北魏为了确立与巩固自己的统治,承十六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积极地推行正统化运动。
  • 20.
    北方在十六国统治之下更是兵戈扰攘,各国在统治所及的较小区域中分置了许多州,并且变幻无常,州制又陷于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