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人格

拼音:lǐ xiǎng rén gé

意思:道德上的完美典型。是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道德理想的最高体现。不同的时代和社会有不同的理想人格。如中国古代儒家提倡的“圣人”,明清之际黄宗羲、颜元等提倡的“豪杰”。无产阶级的理想人格是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共产主义新人。

句子

造句
名言
  • 1.
    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 2.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 3.
    其中老子的理想人格是顺天道法自然的圣人。
  • 4.
    理想人格也需要外在条件,这就是保障机制的运行.
  • 5.
    内圣外王具有道德的、政治的和学术的三重理想人格涵义。
  • 6.
    魏晋风度的产生和形成,标志着名士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7.
    陆九渊的理想人格学说是其心学理论体系的魅力所在。
  • 8.
    墨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兼相爱、交相利,讲究志功合一,贵义重利。
  • 9.
    回首故往,中国乃道德礼仪之邦,儒家的理想人格更是强调重德精神。
  • 10.
    孔子在理想人格的实践中,提出了立志、学习、克己和修己、内省等几种途径。
  • 11.
    中国传统人格理论的中心是树立理想人格,并作为人们效法的榜样。
  • 12.
    斯宾诺莎以自然为人生善的终极背景,从建构理想人格观念出发,论证善、恶何以必要;
  • 13.
    时势的纷乱和人们对率直高逸的理想人格的追求,导致审美人格在六朝正式确立。
  • 14.
    儒商,作为商人的理想人格的实现是一个从良贾到义贾再到儒商的不断提升过程。
  • 15.
    主张诗品、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是中国文学批评追求文学理想人格之美的集中反映。
  • 16.
    教师道德理想人格就是教师职业中最完美的道德人格,是教师的高尚精神及其外化的感性显现。
  •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贤、君子是理想人格的桑中体现,并要求人们做圣贤君子的同时成就圣贤人格。
  • 18.
    乃中国文化传统中之理想人格,大圣大贤之规模,而岂以搏斗格杀为能事,以暴虎凭河为果决之所堪同日并语。
  • 19.
    更重要的是这一形象负载着晚明传统士人深厚的自我人格精神,成为混乱黑暗的特殊时代中传统士子的理想人格范型。
  • 20.
    洋溢着一种以民为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及历史使命感,集纳了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和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