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自馀吏民为仁所诖误者,皝皆赦之。
-
2.
法律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
3.
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
-
4.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5.
义之性宽厚,为将能抚御,得人死力,及居籓任,吏民安之。
-
6.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7.
後举为孝廉,任旌阳令,治政廉简,大施利济,吏民悦服,时人感其德化。
-
8.
吏民歌吟思汉久矣,故更始举尊号而天下响应,三辅清宫除道以迎之。
-
9.
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
-
10.
去使多恃势作威,劫夺妇女,殴击吏卒,累得吏民痛心疾首,饮恨吞声。
-
11.
张纯又指使乌桓番王帅步骑五万,攻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吏民。
-
12.
出为建安内史,视事期月,义师下次江州,遣宁朔将军刘諓之为郡,蒨帅吏民据郡拒之。
-
13.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14.
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
-
15.
博学能文,为政平和,对百姓很宽松和气,深受吏民爱戴,称他有古代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之风。
-
16.
一百零六、博学能文,为政平和,对百姓很宽松和气,深受吏民爱戴,称他有古代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之风。
-
17.
凑巧,京中吏民为党狱诛累,坐罪徙边,约有数百人,中间有一个叫丁斌的,为李善长私亲,李善长便替他求免。
-
18.
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
-
19.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