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

拼音:diàn shì

意思: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内大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参看〖科举〗。

词语

组词:
武殿试

句子

造句
  • 1.
    作为中国科举殿试制度中的一个特殊的发端阶段,唐代殿试开创了殿试制度的先河,具有深远的意义。
  • 2.
    在界定唐代殿试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唐代殿试与制举的关系。
  • 3.
    最后分析了唐代殿试的三个特点。
  • 4.
    殿试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亦称“三元”。
  • 5.
    殿试是唐代科举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6.
    在高宗五十四年时殿试地点定在保和殿。
  • 7.
    宋代的常科考试分为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
  • 8.
    下一次春闱会试在五年之后,同年四月便是殿试
  • 9.
    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发策问。
  • 10.
    兹特潜太子主持殿试,选贤任能,上谢圣天降才之恩,下应黎民望治之求。
  • 11.
    我们最后游览的是宝和殿,它始建于明朝,国宴及殿试曾在这举行。
  • 12.
    清代殿试在康熙年间即存在偏重书法、抑文重字的弊端,这与道光以后的情况相似。
  • 13.
    各中贡士者也派人回家报喜,武植则无动于衷,因他还要参加殿试,争取蟾宫折桂。
  • 14.
    还有通过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后,获胜的前三甲在面见皇上后可以从中门出去。
  • 15.
    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真才实学,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 16.
    殿试考试却是于保和殿举行的,此处的保和‘一词,意即要保持事物间的协调关系。
  • 17.
    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不自量力,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 18.
    邓苏云自小攻书,学业淹贯,二十四岁上,一举登科,殿试二甲,除授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大尹。
  • 19.
    其实曾国藩的殿试成绩并不理想,仅仅考取了第三甲同进士出身,而且名次并不靠前。
  • 20.
    此外,宁波教育博物馆还保存有宁波最后一位状元章鋆的闱墨卷,也就是科举殿试考卷,距今已有1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