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

拼音:niǎn/niē jūn

意思: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武装。初称“捻党”、“捻子”,“捻”为淮北方言,即“群”、“股”的意思。1852年张乐行在安徽亳州领导起义,1855年各路捻军在雉河集(今属安徽涡阳)会盟,推张为盟主,队伍达十万人,成为北方抗清主力。1857年接受太平天国领导,多次击败清军。1866年捻军在河南许州分东西两部,分别作战。1868年先后战败。

句子

造句
  • 1.
    山东地方社会在平定捻军后经历着一场变革。
  • 2.
    参与北方农民起义捻军,受阉为太监,潜伏宫内,以策内应。
  • 3.
    1864年,为防捻军南下,修筑汉口城堡,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称作后城。
  • 4.
    东联军在任柱、赖汶光的领导下在河南一带活动,史称东捻军
  • 5.
    总之,晚清时期捻军入鲁对当时的山东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
  • 6.
    山东地方官员,包括省级官员和基层官员对捻军窜扰都有防御。
  • 7.
    捻军在跳出包围圈后,复于五月突破运河防线,直趋山东半岛。
  • 8.
    1863年3月,曾格林沁带着两万铁骑偷袭了雉河集,捻军受到重创,大头领张乐行牺牲。
  • 9.
    捻军是晚清咸同时期活跃在黄淮地区的一支武装力量,对清朝政府形成极大威胁。
  • 10.
    省级官员主要是组织山东地方兵、勇防剿捻军,而地方基层官员主要是组织团练,加强地方防御。
  • 11.
    智仁勇三者俱备的洪儒迩,以其持正不屈的气概和至诚可信的诺言,终于感动捻军首领,决定将其释放回家。
  • 12.
    太平军和捻军攻占了许多城池,不少官吏被杀或逃亡,地主、富商被杀被抢更是难以计数,人民的生活也遭受极大的影响。
  • 13.
    山东地方士绅在捻军窜扰期间,在沟通政府与民众之间共同御捻、在维系地方社会之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14.
    一百零六、智仁勇三者俱备的洪儒迩,以其持正不屈的气概和至诚可信的诺言,终于感动捻军首领,决定将其释放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