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太宗将降军中的高句丽军官、酋长三千余人虏往中原,其余高句丽人悉数释放。
-
2.
它还是高句丽王城的一部分。
-
3.
高句丽愿和辽东结百年之好,永不背弃。
-
4.
其结果是公孙氏的灭亡和高句丽的孤立;
-
5.
在其撤退途中,高句丽军队又给其以沉重打击.
-
6.
新的公寓正矗立在原来高句丽城堡所在之地.
-
7.
高句丽五部以夫余人为主,融合了秽貊及部分汉族。
-
8.
疾驰中的高句丽的骑兵纷纷马失前蹄,轻则重伤,重则坠亡。
-
9.
四月,唐军攻破高句丽盖牟城,俘虏两万多人,缴获粮食十多万石。
-
10.
我高句丽自太王时起,就是汉朝的属国,一直对汉朝恭敬有加。
-
11.
虽高句丽在北方多有骚扰不时冒犯,此乃疥癣之疾尔,不足为虑。
-
12.
高句丽原本是我国东北夫余民族的分支,后来其势力不断强大。
-
13.
于是唐军处于劣势却猛烈出击,高句丽兵始料不及,被冲乱阵型大败而归。
-
14.
高句丽于西汉末年建国,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祖先为夫余。
-
15.
仅仅凭着一招诈降计,高句丽人便在绝对劣势下将战事拖延了四个多月。
-
16.
桓仁县境内由高句丽王城所建贵族陵寝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
-
17.
他无能而且亲华,允许唐军以重埋没于高句丽境内的隋军遗骸为由在其王国任意行动。
-
18.
炀帝对高句丽的战争使隋朝元气大伤,终于在六百一十八年被唐朝取代.
-
19.
隋与高句丽的和战关系一直是隋朝对外关系和边疆经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
辽东一地户口数万,公孙度治理之下民殷国富,又与高句丽、扶余、三韩等族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