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

拼音:bǎi jì

意思:朝鲜古国。公元前1世纪形成。领有朝鲜半岛西南部地区,都于慰礼城(今汉城附近)。与高句丽、新罗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在相互间的战争中常处劣势。公元660年被中国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

句子

造句
  • 1.
    百济王丰脱身奔高丽,王子忠胜、忠志等帅众降,百济尽平,唯别帅迟受信据任存城,不下。
  • 2.
    大败,百济王义慈和王室成为俘虏。
  • 3.
    青山隐约扶余国,黄叶纷纭百济城。
  • 4.
    探讨百济遗民的生活轨迹,既可加深对盛世唐朝民族融合的理解,且能推动在唐百济遗民学术研究的深入。
  • 5.
    曲六郎率领二十艘大船,三十艘海狐船牢牢跟住百济船队,不时击沉一艘,一直追击到百济海岸附近才返航。
  • 6.
    百济遗民正是在此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 7.
    本章还阐述了百济遗民在唐朝和日本的融合状况。
  • 8.
    数量庞大的百济遗民产生后,流入不同区域。
  • 9.
    此后,唐朝在百济实现了其对朝鲜半岛战略构想的第一步。
  • 10.
    此碑原立于扶余市境原百济都城泗沘城王宫遗址所在地扶苏山城内;
  • 11.
    仍令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与定方讨平百济,俘其王扶余义慈,献于阙下。
  • 12.
    唐高宗龙翔三年(公元六六三)日本以援助百济为名,出动舟师数百。
  • 13.
    伴随着朝鲜半岛三国斗争形势的变化,百济不断调整与隋唐的关系。
  • 14.
    梁侍中、国子祭酒萧子云善草隶,百济国专门派使者来到建康城求其书法。
  • 15.
    2月27日,邕宁区百济镇南华村坛黄坡也进行了开年饭活动,村民热热闹闹吃喝玩乐。
  • 16.
    百济在隋与高句丽战争时期表面上帮助隋朝,实际上是以此为借口而实行两端政策。
  • 17.
    中国六朝各朝代一直与朝鲜半岛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尤其与百济之间有着不同形式的交往。
  • 18.
    随着两大军事联盟的形成及其矛盾逐渐恶化,两者之间的战争爆发,结果百济灭亡,唐罗联军获胜。
  • 19.
    倭国鉴于倭丽关系的改善和结好、倭济关系的传统友谊,而采取联络高句丽和百济,共同打击新罗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