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

拼音:sī nóng

意思:1.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 2.官名。汉始置,掌钱谷之事。亦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汉建安改为大农,由魏至明,历代相沿,或称司农,或称大司农。清代以户部司漕粮田赋,故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清光绪年间,常熟人翁同龢为户部尚书,世有以"司农常熟世间荒"讥之者。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句子

造句
  • 1.
    司农性才,敷述允章,藻丽辞理,斐斐有光。
  • 2.
    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
  • 3.
    唐代后期,司农寺基本上成为闲散机构。
  • 4.
    四年,命东都粜米粟,斗别纳恶钱百,少府、司农毁之。
  • 5.
    节能降损是当前电网公司农电工作的重要思路。
  • 6.
    入为大司农,吏曹整肃,及擢拜太尉,正色立朝,为朝廷所倚重。
  • 7.
    高唐县石油公司农村经营点火灾事故的教训非常深刻。
  • 8.
    便是前朝大司农李固被权相梁冀诬陷入狱,门生故旧上书申诉,太后明之,乃赦焉。
  • 9.
    献帝建安三年(198年),献帝征郑玄为大司农,这是位列九卿的高官,给安车一乘,所过郡县长吏送迎。
  • 10.
    朱元璋还于河南设置了司农司专门负责移民垦田的管理工作,规定凡农民及移民开荒,均归开荒者作为永业。
  • 11.
    使使持节行太常大司农安阳亭侯王邑,赍璧、帛、玄纁、绢五万匹之邺纳聘,介者五人,皆以议郎行大夫事,副介一人。
  • 12.
    中央农业管理机构方面,在元丰官制改革之前主要为三司,在此之后主要为户部、工部、都水监、司农业寺。
  • 13.
    唐代司农卿、少卿的一般职掌包括负责接收地方税收、管理本司下属、经管京畿屯田、参与修国史、荐贤举能、衔命出使等方面。
  • 14.
    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