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

拼音:lǐ zhì

意思: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原名载贽,号卓吾、宏甫、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回族。中举人,官至云南姚安知府。后移居各地,著书立说,被当朝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自刎于狱中。哲学上属王阳明心学一派,师事泰州学派大师王襞,公然以异端自居,批判儒家道德和封建传统,肯定人的正常欲望的合理性。文学上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要崇尚自然,并提倡戏曲、小说。其主张对汤显祖、冯梦龙、袁宏道等有重要影响。有《焚书》、《藏书》、《续焚书》、《李温陵集》等。

句子

造句
名言
  • 1.
    能自立者必有骨也。——李贽
  • 2.
    李贽是位思想家,不以诗名。
  • 3.
    数月,其父逝世,李贽以丁忧南还。
  • 4.
    若是真豪杰,决无有识豪杰之人。——李贽
  • 5.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 6.
    能自立者必有骨也。明李贽《焚书荀卿李斯误吴公》
  • 7.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作者:李贽
  • 8.
    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广取;所广取,故其人愈高。——李贽
  • 9.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出自李贽
  • 10.
    学人不疑,是谓大病。惟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是悟。李贽
  • 11.
    李贽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便令厂卫五城严拿治罪。
  • 12.
    物不经锻炼,终难成器;人不得切琢,终不成人。——李贽
  • 13.
    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取广;所取广,故其人愈高。——李贽
  • 14.
    老头李贽,只好再次出逃,躲到河南商城县的黄蘖山中。
  • 15.
    平生懒著书,书成亦快余。惊风日夜吼,随处足安居。——明·李贽《续焚书》
  • 16.
    但事实上,叶昼的批评理论与李贽、金圣叹在本质上存在区别。
  • 17.
    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广取;所广取,故其人愈高。——[明]李贽《焚书·高言说》
  • 18.
    李贽是一位不羁之才、一位思想大家,活了70多岁的他一生著述极富。
  • 19.
    李贽虽然没有能亲炙王艮与王畿,但他曾拜王襞为师,而王襞是心斋之子,龙溪的学生。
  • 20.
    李贽主张真才实学,反对不知世务的儒生,反对空谈性命的假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