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

拼音:míng tài zǔ

意思:即“朱元璋”。明王朝的建立者。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贫农出身。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当和尚。后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郭死后自为统帅。1356年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先后击败并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及其余部,又杀害红巾军首领韩林儿。不久出师北伐。1368年在应天(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以后逐步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普查户口,奖励农桑,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移民屯田,使农业生产

句子

造句
  • 1.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
  • 2.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置巩昌府西固城等千户所。
  • 3.
    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城建关,始称山海关。
  • 4.
    权近以使者的身份来过中国,与明太祖和朝廷大臣进行过交流。
  • 5.
    明太祖朱元璋特遣专使吊祭奢香,同时敕建陵园、祠堂于洗马塘畔。
  • 6.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极其微贱,除了天生才具之外一无所有。
  • 7.
    此心愿落空后,明太祖屡兴文祸,使用暴力手段镇压不与新王朝合作的士子。
  • 8.
    皇藏屿在省内小有名气,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躲避元军追杀在此处藏身几日。
  • 9.
    这一类思想、舆论,在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独揽大权之后,依然继续流行着。
  • 10.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是明代琴家,对古琴艺术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 11.
    二明成祖继位后,遵循明太祖的遗绪,对海外诸国仍实行羁縻政策,鼓励他们派遣使者入明朝贡。
  • 12.
    明太祖朱元璋给琉球的中山王察度下达诏谕後,琉球的北山、中山、南山三王遂开始向明政府朝贡。
  • 13.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为纪念一个名叫周颠的人,执意要在荒无人迹的庐山之顶锦绣峰上建亭立碑。
  • 14.
    明太祖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在对待道家思想和道术治国事务上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 15.
    明太祖为了隐瞒逼死俞通海的真相,曾亲自到俞府假哭了几声,还追封俞为孙国公,洪武三年又改封为虢国公。
  • 16.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九子谷王曾在宣化为王,在宣化设有谷王府,但是如今谷王府第早已沦废,遗迹无存。
  • 17.
    明太祖朱重开国,聚天下奇珍异宝筑紫禁城,垂拱而治,至今已有千余载,此时天下乱象已成,内寇外敌,纷扰不断。
  • 18.
    洪武时期,由于明太祖在海外交通政策上推行勘合制度,曾促使海外穆斯林商人借助官方使节的身份开展对华贸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