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运

拼音:zhī yùn

意思:1.明代漕运方式之一。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征调南粮,改海运为河运。在淮安﹑徐州﹑临清等地设仓收囤,由官军分成淮安到徐州﹑徐州到德州﹑德州到通州(今北京市通县)等段,节节接运,名为支运。每年四次,运粮三百余万石。宣德六年(1431年)改行兑运一说,支运包括支粮和运粮两个方面,指从前一粮仓支出税粮,运往后一粮仓。运军从各仓支出的粮,不必即当年该仓的进仓粮;当年各仓的进仓粮,不必即供当年运军支出运输。

句子

造句
  • 1.
    清理链条支运平稳,无噪音。
  • 2.
    三叠纪末的晚印支运动形成现今地质格架并使本区抬升成陆;
  • 3.
    推覆体是挤压环境下的产物,它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
  • 4.
    草桥广饶潜山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南段,发育于印支运动末期。
  • 5.
    古隆起核部因曾遭受早印支运动强烈的剥蚀,已无嘉四段良好的石膏岩作盖层。
  • 6.
    晚三叠纪随古特提斯的闭合,经印支运动张裂陆缘发生反转,形成印支褶皱造山带。
  • 7.
    认为印支运动导致南华地台盖层和右江盆地构造层全面褶皱的主张是不恰当的。
  • 8.
    货物发运将由贵方支配并预支运费,我方将会按本初发票将运费付给贵方。
  • 9.
    支运动在区域挤压框架下导致华南大陆发生板内伸展作用 ,形成印支期花岗岩。
  • 10.
    受印支运动正断层的控制,研究区岩相古地理在中三叠世雷口坡期具有东西分异的特点;
  • 11.
    支运动结束了本区长期海侵的历史,开创了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的新纪元。
  • 12.
    支运动是指发生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阶段的造山运动,是青藏地区又一次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 13.
    川东石炭系中的天然气属于油型气,初为原油,曾经聚集于印支运动中形成的梁平—长寿古隆起带里,形成油藏。
  • 14.
    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结束了柴达木地块及其周缘地区的海相沉积史,使柴达木地区进入陆内盆地发育新时期。
  • 15.
    支运动中的军队,如果只在敌人进军路线上加以牵制并避免全面作战,一定会经常保持真正的优势。
  • 16.
    支运动以前、早—中三叠世的海侵广泛分布于古特提斯带及以南地区,涉及华南、中南地块、马来半岛及以南地区;
  • 17.
    当军队的主力很庞大时,可以把行为不便的主力控制在距敌人较远的后面,让一支运动灵活的先遗部队在敌人附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