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

拼音:kē jǔ zhì

意思:隋代以后各代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炀帝设进士科。唐代置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由皇帝临时下诏设科考试称制科,定期由吏部(后由礼部)主持的进士科为常科。宋代以后各朝的科举制只有进士科,考试都用儒家经义。明清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用八股格式,依据朱熹《四书集注》等书写文章。1905年废止。

句子

造句
名言
  • 1.
    他是八股科举制度的虔诚信徒,他真诚地捍卫举业,最终成为八股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 2.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设置进士科是在(
  • 3.
    殿试是唐代科举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4.
    清朝末期,科举制度废除,其试馆功能丧失。
  • 5.
    自从西太后废除旧科举制度,他就心灰意懒了.
  • 6.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毒害。
  • 7.
    王韬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建立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 8.
    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是通过逐级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
  • 9.
    中国曾经发明了科举制度,以考试来选拨政府官员。
  • 10.
    一百零五、自从西太后废除旧科举制度,他就心灰意懒了.
  • 11.
    我以为主要当从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中去探寻。
  • 12.
    他在小说中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病。
  • 13.
    唐代科举制度在中国选士制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 14.
    科举制度和右文政策是决定宋人看重文学师承的首要原因;
  • 15.
    近现代反传统语境中,科举制与八股文普遍受到不公正对待。
  • 16.
    落第士人是科举制度实行后的产物,是被科举所淘汰的士人群体。
  • 17.
    在唐代,科举制度的实施,为普通庶族文人实现政治理想提供了可能;
  • 18.
    由此观之,科举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因而其影响也具有典型的双重性。
  • 19.
    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许多人都幻想以十年寒窗之苦,换取功名利禄。
  • 20.
    到宋代以后,随着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也就更显成熟和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