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他是如此的善巧地鼓励、激励著我。
-
2.
当你亲自了解了,‘这些素质是善巧的;
-
3.
它会是一种不善巧的身业,有苦果、苦报么?。
-
4.
它会是一种不善巧的语业,有苦果、苦报么?。
-
5.
方法就是善巧的处理概念心,以便超越它。
-
6.
感官层面上的善巧,是常规层次、社会层次上的善德。
-
7.
一个种群的价值仅体现于其中个别成员的善巧之业。
-
8.
净宗念佛法门圆顿之要旨,体现出广度利钝众生的善巧方便。
-
9.
我们必须利用种种善巧方便与智慧,寻找出秘诀使我们的生命更具意义。
-
10.
在内在层次上,佛、法、僧是我们效仿外在的榜样,在自己的内心培育起来的善巧素质。
-
11.
如果我们准备面对原则并且坚持原则,我们必须善巧地安住在我们的心智与生活中。
-
12.
紧抓任何脆弱的事物,要求我们注入大量的贪、?、痴,在未来不可避免地导致更多非善巧之业。
-
13.
你看着照片或者佛像,然后把自己观想成那个样子,所有这些都只是善巧方便而已。
-
14.
如佛陀指出,一位婆罗门之能成为精英,非因他生于婆罗门之家,而只有当他真正以善巧动机行事之时。
-
15.
如果你在受苦,便试着不再继续缺乏善巧的思维习惯,它使你那个特定苦业的反馈循环得以转动不息。
-
16.
因为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位善巧的师父与一名虔敬的弟子可以在没有读过单车历史的情况下获得很大的成绩。
-
17.
在菩萨道方面,更要积极的去服务众生,要改小爱为大爱,改有所得的奉献为无私的付出,用无量的方便善巧去满众生愿。
-
18.
获得成就却不离于道,通过善巧方便与智慧你可以产生精神力量,而这些力量将为你来带一个具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