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áng jìng yǔ
意思: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之一。原名马尚德,河南确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和刘店秋收起义。1929年到东北。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1936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在东北坚持长期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2月在战斗中壮烈殉国。
作文
-
杨靖宇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华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
-
观《杨靖宇》有感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在晨风中飘扬着,在这土地上洒过多少英雄烈士的鲜血。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胜利来得曲折坎坷,来得刻骨铭心,包含着太多太多......一想到杨靖宇,就有一中感情涌出来,是...
-
读《杨靖宇》有感读《杨靖宇》有感300字东北是日本人入侵中国最早的地方,在东北抗日军队是影响最大的就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杨靖宇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给日军以学生的打击。日军海派大部队进行“围剿”,杨靖宇带着部队转移到了长...
-
读《杨靖宇》有感读《杨靖宇》有感400字今天,我随手拿起了《英雄事迹》这本书,随便翻了一页。就翻到了杨靖宇这一页。这篇文章主要讲抗日英雄和战友之间发生的一件关于“黄豆”的事情。日寇侵入东北后,为了切断抗日联军同人民群...
-
《杨靖宇》读后感《杨靖宇》读后感600字今天是中秋节,是月圆人团圆的日子。但我从新闻中得知福建船长还被扣留在日本,不能和亲人团聚,于是非常气愤。不由地想起1942年元宵,一位不屈的汉子在林-海雪原的小木屋里,忍受饥寒...
-
爱国英雄杨靖宇爱国英雄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得意,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他壮烈牺牲。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
-
伟大的民族精神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下顽强斗争,...
-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最后,杨靖宇将军关荣牺牲了。为革命牺牲没有什么可惜!鬼子劝杨靖宇投降,可杨靖宇高喊:“共产党员宁死不屈!
杨靖宇将军这种勇敢无畏、舍身救人、为国牺牲的精神是可贵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向...
-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最后,杨靖宇将军关荣牺牲了。为革命牺牲没有什么可惜!鬼子劝杨靖宇投降,可杨靖宇高喊:“共产党员宁死不屈!
杨靖宇将军这种勇敢无畏、舍身救人、为国牺牲的精神是可贵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向...
-
《杨靖宇》读后感
先不说杨靖宇苦苦地在雪山上撑了那么多天,就是那吃棉絮,一般人都做不到。曾有一位扮演杨靖宇的演员说:“当时我们是真把棉絮放到嘴里,一吸气,棉絮就跑了进去,那难受的感觉非语言能描述!”就这一点,杨靖...
-
抗日英雄杨靖宇事迹读后感
我难以想像杨靖宇将军是如何将它们咽下,是如何支撑着自己高大的身躯,又是如何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我心中的敬意犹然而升。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时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杨靖宇还有这么...
-
爱国从身边做起
杨靖宇为了节省粮食,竟吃下了这些难以下咽的东西,可见他那颗浓浓的赤子之心。敌人残忍的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的肚子里没有一粒米,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
-
《杨靖宇》读后感1937年,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威声震天。日军一次一次受到重创。1942年,日军调集重兵,借助直升飞机,疯狂围剿抗日联军。杨靖宇带领三千名勇士,在丛林中与一万多名日军展开殊死的战斗。后来,...
-
读《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会贫困农民家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数次被捕。在杨靖宇的努力下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总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皆政治委员,在杨靖宇的努力下第一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给日军很大的...
-
杨靖宇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华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其始终...
-
抗日英雄杨靖宇事迹读后感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时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杨靖宇还有这么坚定的信念,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杨靖宇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我们可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呀!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
读《杨靖宇》有感这篇文章主要讲抗日英雄和战友之间发生的一件关于“黄豆”的事情。日寇侵入东北后,为了切断抗日联军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杨靖宇不得不率军退向深山老林。一天,炊事员捧着一把黄豆,送到杨靖宇手中,杨靖宇问:“黄豆...
-
读《杨靖宇》有感在杨靖宇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给日军以学生的打击。日军海派大部队进行“围剿”,杨靖宇带着部队转移到了长白山的丛林中,在高寒缺氧、粮食、服装、药品完全断绝的情况下,坚持同日寇日夜战,最后,只剩下7个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