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代是挽联的初始阶段,清代是挽联的成熟期。
-
2.
这是深渊,在枕褥之间,挽联般苍白.
-
3.
鲍彤在挽联上写着「永远怀念紫阳」。
-
4.
许多吊唁者都携带着挽幛、挽联、花圈等。
-
5.
神龛两侧,古字木匾两旁,各挂有挽联,祭幛。
-
6.
送挽联、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
7.
现在花圈挽联,原本的福寿全归,已改为归真反璞,避免再出错,而虽然挽联用词引发争议,家属事后仍说谢谢县长的好意。
-
8.
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也可以写在上长幅白纸上。
-
9.
洁白的花圈寄托着哀思,上面覆盖着刘汉亲笔撰写的挽联。
-
10.
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
11.
5月25日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哀思如潮,挽联如织,数千群众自发前来送别。
-
12.
这副王首道为战友袁国平所作的挽联,高度概括了袁国平一生的不朽功勋。
-
13.
您幸亏没带一花圈来,否则我这一大早上的,我就让人给上了挽联了
-
14.
是日哀挽联语数十副,为张东荪、张嘉森、黄炎培、蔡元培、沈恩孚、孙宝琦、夏敬观等手笔。
-
15.
相反的是巫山怪医的后人,—代神医干面女华陀公孙茵茵,既没有派人前来吊唁,也没有送上挽联。
-
16.
如悼念死者,可写祭文,可写挽诗,也可写挽联,这说明楹联是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是形式独特而已。
-
17.
市府缮写室共有2名缮写人员,哈文慈负责写挽联,另王兴华专责中堂、镜屏与题词,皆是透过市府公开招标聘任,一年一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