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反之,螺旋波旋转角频越小,螺旋波波纹越细,同时波纹越稀疏。
-
2.
讨论了自旋波与界面耦合条件的关系。
-
3.
有效驱动时,合适的强度可以使旋波被驱出边界。
-
4.
结果表明,中间耦合会出现自旋波的共振局域现象。
-
5.
计算了系统的自旋波的波谱及其在微波场中的激发强度。
-
6.
在所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具有反铁磁氧化层的铁磁薄膜的自旋波共振。
-
7.
利用标准的自旋波理论,研究了二维三角海森堡反铁磁体的色散关系。
-
8.
利用空间测量方法对不同浓度手性旋波介质的吸波性能进行了测量。
-
9.
分析表明,手征媒质的旋波参量并不总是对涂层的吸波特性起着改善的作用;
-
10.
由于多普勒效应或微扰的作用,螺旋波局域波长将随平均波长而发生变化。
-
11.
利用共生纠缠度,讨论了非旋波近似下非共振的二能级原子与单光子腔肠的热纠缠现象。
-
12.
并用该模型模拟了氯—碘—丙二酸反应动力学模型中的图灵斑图和螺旋波斑图的形成。
-
13.
这些静电波被认为或者是离子声波模的演化,或者是静电离子逥旋波模的演化结果。
-
14.
采用改进的界面重参数方法,讨论了周期边界条件下同质双层铁磁膜中自旋波本征激发问题。
-
15.
当副热带锋区北侧平流层下部空气沿等熵面南下时,气旋波可能发展成为典型的温带气旋。
-
16.
该工作是进一步分析这些实验结果和讨论薄膜样品的第二级自旋波不稳定性的临界场。
-
17.
重点研究了双层铁磁薄膜系统在层间反铁磁耦合下,体单轴各向异性对自旋波色散关系和共振谱的影响。
-
18.
涡旋波流场中旋涡有其独特的运动规律——先向下游移动,停留很短的时间后,然后向上游移动。
-
19.
两能级原子与外部环境(热库)相互作用时,采用非旋波近似,研究原子与热辐射场单光子和双光子作用过程。
-
20.
用完全量子化方法,研究在非旋波近似下两个二能级原子与场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聚束与反聚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