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

拼音:hé bào

意思:核子爆炸的缩称。核子的连续性分裂或熔合反应所产生的大量能量,在极短时间内予以释放。通常用于核子武器。

词语

句子

造句
  • 1.
    接近地表的核爆炸会比发生在较高海拔的核爆炸产生更多的放射性尘降物。
  • 2.
    任何一次核爆炸都会产生放射性尘降物。
  • 3.
    核爆炸会产生眩目的闪光、灼热和具有破坏力的强风。
  • 4.
    掩体可以分两种——防核爆的掩体和防放射性尘降物掩体。
  • 5.
    为研究核爆条件下土中钢质圆柱壳动荷载的计算问题。
  • 6.
    此外,对地下结构抗核爆荷载以拟静力的方法进行了计算。
  • 7.
    如果条件存在,核爆产生的放射性尘降物会随风漂移数百英里。
  • 8.
    核爆破离开地下,它会传递一种干扰空气的震荡波到电离层。
  • 9.
    中心内的速暴反应堆是用于模仿核爆最初亚原子物质的冲击的。
  • 10.
    上个月,朝鲜挑衅地试射了远程导弹,并悍然宣称了第二次核爆试验。
  • 11.
    核爆的热量减少,被蒸发放射性物质会浓缩到这些颗粒中,然后落到地面。
  • 12.
    卤水中含有大量的核爆氚,表明自1952年以来通过干盐湖发生过大气降水的补给。
  • 13.
    事实上,因为在核爆炸时,许多物质的反应难以预测,所以要检测核弹中的每一种物质。
  • 14.
    松茂本人并没有因核爆而严重受伤,但面对大屠杀的场面和垂死的人们,他最终无法继续拍摄更多的照片。
  • 15.
    在长崎核爆后,日本方面仍然不肯投降,最后还是因为日本天皇介入,强迫其投降,侵略者才最终放下武器。
  • 16.
    事实上,前苏联作为一个主要的石油出口国,曾经采用这种核爆炸的方法处理过五起石油泄漏事故。
  • 17.
    虽然如此,有些寄望著在广岛和长崎核爆蕈状云的边缘银光,能够带来终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希望。
  • 18.
    在广阔无垠的太空底层,核爆造成的火球比在地面附近时更大,扩散得更快,放出的辐射线也传播得更远。
  • 19.
    在每一次核爆炸后,当辐射性蛇形物进入到幸存者的遗传晶格层和以太皮肤层之间时,遗传信息就受到损害。
  • 20.
    总统方面至少从尼克松的日子起,能够拦截飞行的弹头,总比处理一次核战中一次核爆后的烂摊子要好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