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佃

拼音:zū diàn/tián

意思:1.土地﹑山林﹑水域占有者(主要是地主)把占有物出租给人使用而进行剥削。

句子

造句
  • 1.
    要写明土地的租佃性质。
  • 2.
    要写明租佃土地的数量和町数。
  • 3.
    近代中国租佃关系的形式和特点?
  • 4.
    从它作为田家向官府租佃国有土地耕种的土地租佃契约的性质来论,则更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或史料价值。
  • 5.
    在藏族部落牲畜的租佃关系中,佃户完全处于不利的地位。
  • 6.
    当时的社会不公与社会危机另有原因,与租佃制关系不大。
  • 7.
    这种半奴隶制的租佃制度,与中国的高利贷制度是分不开的。
  • 8.
    以往学者们从传统理论上分析,总是认为租佃制是无效率的。
  • 9.
    伴随而来的是人口流移,土地关系的变动,租佃形式的变化.
  • 10.
    事实上,传统中国土地并不那么集中,租佃制并不那么发达。
  • 11.
    但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社会贫富分化的加深,土地的租佃又会兴旺起来。
  • 12.
    农场租佃 ,特别是分成制在南部是如此普遍,以致它在当地的盛行几乎未引起批评。
  • 13.
    受商品经济的影响,部分原有封建保有地流入农民土地市场转变为新兴租佃地。
  • 14.
    清朝中叶以后出现旗地向民地转化的趋势,经营方式则由传统的农奴制向租佃制转变。
  • 15.
    敦煌契约文书包括买卖类、便贷类、雇佣类、租佃质典类、凭约类、分书放书遗书类等不同种类的契约文书。
  • 16.
    由于实施两税法、代役制和租佃制等新的经济制度,从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17.
    这是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土地契约,具有土地租佃契约和收受输纳的赁证或收据的双重性质。
  • 18.
    租佃制度是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前提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土地经营制度。
  • 19.
    十六世纪以来,太湖流域以南广大农村地区租佃制兴盛不衰,一度成为主流的生产关系。
  • 20.
    租佃制度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关系的发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