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化

拼音:tōng/tòng sú huà/huā

意思:1. 使通俗的过程。如:这本书并不矫揉造作——而是一本通俗化的切合实际的书。

句子

造句
  • 1.
    其风格从国际化,贵族化转向民族化和通俗化.
  • 2.
    早期诗风是显浅易懂的通俗化,后期诗风则是使事用典的雅化。
  • 3.
    电视科技传播也在往专业化、直播化、通俗化的方向不断改进,其中直播化发展备受关注。
  • 4.
    通俗化、平民化特点,在近代文学的发展和流演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 5.
    再論1931年的一趟旅行,乃是顾氏在一贯从事不问致用的学术研究道路中,岔出了另一条通俗化的支线。
  • 6.
    可以说慈惠堂西王母信仰是道教在明清衰微后,以另一种通俗化的形式在民间继续活动与传播。
  • 7.
    上个世纪30年代,由艾思奇的一部大众化、通俗化哲学著作引发了一场激烈而复杂的哲学争论。
  • 8.
    宋元明清时期,这是投壶游戏多样化、通俗化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可以称为投壶游戏的鼎盛时期。
  • 9.
    真正做到保险条款的通俗化,实非易事,需要各保险经营机构下力气、用工夫,踏踏实实地做工作。
  • 10.
    它凭其物质化、通俗化、图像化的文化质性植入人的日常生活,建构人的日常意识,从而助成社会权利结构的再生产。
  • 11.
    二人都关注声腔的地方化、语言的通俗化,重视场上之曲,并在贯彻过程中,采用了相同、相似的戏剧因素。
  • 12.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一路上的风景,也有了峰回路转的意思。一程又一程,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坐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查资料得知榆关乃是山海关,“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犹如“那厮”“那处”,人在什么时候会脱口而出俗语,很显然是在放松和高兴的时候。这一句,表明了作者的心情是颇有些激动的,甚至有些豪迈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