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纪

拼音:dì sān jì/jǐ

意思:1. 地质年代。延续约6500万年,结束于250万年前。

句子

造句
  • 1.
    第三纪的喜山期岩浆活动较强烈,因此,坳陷内第三纪火成岩分布广泛。
  • 2.
    中生代左行走滑和早第三纪伸展作用共同控制了渤海海域早第三纪的构造格局。
  • 3.
    它在第四纪冰川期是第三纪动植物的避难所,因而保留了大量第三纪生物残遗种。
  • 4.
    待取芯的地层包括第三纪砂层和页岩。
  • 5.
    百色盆地是一典型的第三纪走滑拉分盆地。
  • 6.
    乔治王岛第三纪火山岩含大量斜长石斑晶。
  • 7.
    第三纪湖盆被挤压回升,形成单斜断块山。
  • 8.
    黄河上游的化隆盆地在第三纪期间为古湖占据。
  • 9.
    银杉是第三纪冰川的遗孑植物,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
  • 10.
    冀中坳陷东部西倾断裂在早第三纪发生构造负反转。
  • 11.
    白垩纪至第三纪,随上覆地层增厚,断层封闭性增强。
  • 12.
    纳木措是第三纪喜玛拉雅运动凹陷而成,为断陷构造湖。
  • 13.
    银杉林是当今举世瞩目的第三纪残遗植物群落。
  • 14.
    两条山溪汇流处的西北岸的新第三纪的粉砂岩壁上。
  • 15.
    香榧系第三纪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
  • 16.
    临南洼陷位于惠民凹陷的北西部,是一个典型第三纪断拗型洼陷。
  • 17.
    东梁区岩浆岩为第三纪喜山期产物,岩性为辉绿岩,呈高角度岩墙侵入。
  • 18.
    东濮凹陷是华北地台东部一系列老第三纪断陷盆地之一。
  • 19.
    其前第三纪因受压扭作用而在现为逆断层或花状构造断裂系;
  • 20.
    陇川盆地新第三纪地层主要由细粒碎屑岩组成,富含孢粉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