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带

拼音:zhé zhòu dài

意思:地槽中的沉积岩,因剧烈的地壳变动,使褶皱上升成构造山系的地带。此种地带常发育出倾斜平缓的逆断层或逆掩断层。

句子

造句
  • 1.
    五宝场构造地处川东构造区边缘,位于大巴山弧形褶皱带与川东弧形褶皱带交汇处。
  • 2.
    吐哈盆地是具有双层基底的叠合盆地,被4个华力西期褶皱带围限。
  • 3.
    盆地基底为复合基底,即前寒武系变质岩和加里东褶皱带的花岗岩;
  • 4.
    沁水盆地南部周缘被挤压性断裂褶皱带所围限,区内缓坡带形成煤层气富集区。
  • 5.
    惠家沟金矿化区位于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东南端公馆—回龙汞锑矿带边缘。
  • 6.
    海拉尔盆地的基底是西伯利亚板块和中朝板块敛合后形成的古生代褶皱带
  • 7.
    豫西秦岭群是东秦岭褶皱带的核心岩系,具角闪岩相变质并有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
  • 8.
    库车前陆褶皱带盐构造的形成可能受挤压作用、重力滑动和重力扩展作用多重控制。
  • 9.
    它地跨华北地台南缘和北、南秦岭褶皱带,区内银、铅矿的分布与一定的地层有着特殊的联系。
  • 10.
    在中生代,苏鲁元古褶皱带受造山作用的影响活化,导致许多花岗岩体的侵入,使交代岩广泛发育。
  • 11.
    华南加里东期金矿床分布广泛,既可产在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内,也可发育在毗邻的江南隆起上。
  • 12.
    该带不仅是一个地理界线,而且是一个由基底断裂带控制的前第三系雁列褶皱带和第三系构造转换带。
  • 13.
    伊犁盆地是西天山褶皱带中一个构造残留盆地,纵向上发育二叠系、侏罗系两套烃源层系,形成上、下两套油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