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

拼音:zhuàn shū

意思:①字体名。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相传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故也称“籀文”或“籀书”,广义的大篆又指甲骨文、金文及春秋战国时各国通行的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文字统一,以小篆为正字,也称“秦篆”。篆书字体偏长,多用圆笔。②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所立六书之一,即“小篆”。

句子

造句
  • 1.
    检阅清代篆书家,不能忽视学者篆书(家)的存在。
  • 2.
    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
  • 3.
    篆书为公揭素壁,千里寺寄宽离愁。
  • 4.
    仇高驰书法,诸体皆擅,尤以篆书出众。
  • 5.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 6.
    一方面,他们能够将自己的篆书风格入印;
  • 7.
    历代大篆书法家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 8.
    隶之初出,本因篆书难成,吏不能记,程邈作隶,趋简便也。
  • 9.
    加之碑派书法的兴起,书家的篆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 10.
    两汉时期的碑额多用篆书书写,习惯性的被称为篆额。
  • 11.
    清代中叶以后,金石考据之学的影响使篆书书法进一步普及。
  • 12.
    除此之外,张惠臣先生对隶书、篆书、象形字、变体字也较有研究。
  • 13.
    这方面的深入探索滋养了他的篆书创作,所作篆体笔法古劲。
  • 14.
    于先生的篆书属于规整端严一路,对称工细,藏头护尾,一丝不苟。
  • 15.
    隶书上承篆书遗脉,下开楷书之源,更能体现中国书法的变形与夸张。
  • 16.
    书体中喜欢篆书的古朴典雅,尤其追求甲骨文的自然优美和豪迈奔放。
  • 17.
    因为小篆书写较繁琐,后来,经程邈整理形成书写较简便、快速的隶书。
  • 18.
    丰满偏高,口厚腹壁薄,铜质不如明代精,耳孔多半圆如洞,款识仿宋体渐多,楷篆书并存。
  • 19.
    秦泰山刻石镌刻着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
  • 20.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狂草)等五种。

作文

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