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

拼音:lì zhì

意思: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政绩:澄清~ㄧ~严明。

句子

造句
  • 1.
    吏治陵迟民困痛,长鲸跋浪海波枯。
  • 2.
    吏治是当今第一要务,是篇真文章。
  • 3.
    从表面来看,塞舌尔很富有,吏治清明。
  • 4.
    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
  • 5.
    他们认为吏治是现代社会最风靡的政体.
  • 6.
    继而交相蒙敝,吏治日偷,乱民始伺隙而起。
  • 7.
    吏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
  • 8.
    事实上,中国的兴衰跟吏治的腐化程度有密切联系。
  • 9.
    中国古代吏治既有积极的一面,亦有其消极的一面。
  • 10.
    汉代诸子通过对两汉各个时期吏治状况的论述,深刻揭露了官官相护、贪污奢侈、对劳动人民的中间盘剥等吏治腐败现实。
  • 11.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吏治腐败等现象较普遍的存在着。
  • 12.
    这样既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亦减轻了连带而来的吏治弊病。
  • 13.
    裁判员与运动员同为一人乃吏治腐败产生之温床。
  • 14.
    导致窦娥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古代社会黑暗的吏治
  • 15.
    言官的职能主要是进行谏诤和封驳,纠举百官,肃清吏治
  • 16.
    吏治理政事以斩杀和捆缚为主要任务,阎奉以凶恶被任用。
  • 17.
    再加上吏治的腐败,为求奢淫贩官鬻爵,才使这百姓苦不堪言。
  • 18.
    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
  • 19.
    有些争讼得不到解决,或结案又讼,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吏治腐败。
  • 20.
    然而,假如吏治不严,纪律涣散,法纪废驰,那就一定会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