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

拼音:pián wén

意思:文体名。与散文相对。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以双句(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工整,声律谐美,藻饰华丽,多用典故。句式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称四六文,为骈文中的一体。

句子

造句
  • 1.
    初唐骈文继承了六朝骈文余绪,又有新时代的特点。
  • 2.
    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 3.
    正确理解这三者与骈文的关系,对骈文学和文体学的构建有重要意义。
  • 4.
    骈文于刘宋时期,首开大量用典之风,这在骈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5.
    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 6.
    术日以精,怀日以虚;名日以高,行日以谨。——吴尚先《理渝骈文
  • 7.
    宋四六是骈文在宋代进一步定型化后所获得的专称。
  • 8.
    正是民间普遍存在的骈偶观念才导致了骈文的生成。
  • 9.
    清代经师而工骈文者不一,盖以娴于小学声韵而善俪辞,理有固然者。
  • 10.
    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
  • 11.
    六言对句是辞赋在吸取楚辞句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骈文的重要构件。
  • 12.
    陆游骈文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既源于家世传承,又受到老师同辈的影响。
  • 13.
    后来,南宋的骈文创作或多或少都受他的影响,且在艺术上再也没有更大的突破。
  • 14.
    那些辞采华丽、骈四俪六、极尽雕琢之能事的六朝骈文,因思想贫乏而为后代人们所不取。
  • 15.
    但是,骈文主要作为一种书面雅文学存在,其自身的发展变化和语言的变化并不一致。
  • 16.
    汉代各个时期的赋作从不同方面证明了汉代已有典型的骈文而不仅仅是对骈句的个别利用。
  • 17.
    汉赋从它产生之初起就与骈俪结下了不解之缘,汉赋是最便于产生并容纳骈俪的土壤,因此,汉赋是骈文之一体。
  • 18.
    两篇的语言都没有引经据典,都没有华丽的辞藻,都没有骈文俪句,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觉得理趣盎然。
  • 19.
    当时的士大夫文人,初了高谈阔论、玩弄词藻,搞点词赋骈文外,啥也不会,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
  • 20.
    骈文在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未出现大家名作,但作为一种积年发展,并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文体在此时期并未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