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豆

拼音:zǔ dòu

意思:俎和豆。古代祭祀时盛食物的礼器。引申为祭祀、奉祀:俎豆之事|死乃俎豆之。

句子

造句
  • 1.
    衣冠陈俎豆,礼乐荐馨香。
  • 2.
    惟籍葵忱修俎豆,敢凭明德荐馨香。
  • 3.
    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
  • 4.
    编成战史勋名重,合葬雄关俎豆新。
  • 5.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 6.
    复父书,词严义正,千秋大节,享俎豆在舜日尧天。
  • 7.
    复父书词严义正,千秋大节,享俎豆于舜日尧天。
  • 8.
    务权诈而薄儒雅,重干戈而轻俎豆,民不见德,唯争是闻。
  • 9.
    羹墙不远,仰皇煌帝谛之模;俎豆常新,昭崇德报功之典。
  • 10.
    内外官三品已上有庙者,各赐物三十匹,以备修祭服及俎豆
  • 11.
    故舍逢掖,袭横衣,废俎豆,列瓶钵,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续。
  • 12.
    其五岳、四渎宜遵修之处,但俎豆牲牢,祝嘏文辞,旧章靡记。
  • 13.
    解愠,阜财,谁唱南风兴盛世;寻根,拜祖,我陈俎豆上鸣条。
  • 14.
    威名齐八表,备忠恕慈悲感应之理,总持三教,万年俎豆衣冠。
  • 15.
    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
  • 16.
    纶綍褒崇迈古今,生而旗常,殁而俎豆;忠诚浩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 17.
    四千多年来,大禹陵总是俎豆千秋,玉帛相接,清庙巨丽,祭祀绵亘。
  • 18.
    盛肉酱的豆在北、盛菹的豆在南,豚俎在两豆之东,鱼俎又在其东,腊肉单独放在俎豆之北。
  • 19.
    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献酬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 20.
    张槐仇氏,奉铭扬始祖,岁岁后人常祭祀;村外南坡,有先辈墓碑,年年俎豆壮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