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
-
2.
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
-
3.
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淮南子
-
4.
官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
-
5.
何也?责望于贤君相者深,则自责望者必浅。
-
6.
我是有生命的躯干,你是有德行的贤君。
-
7.
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
8.
我是有生命的躯干,你是有德行的贤君。学校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
9.
文人通过咏史组诗的创作,流露出隐逸情结和对贤君能臣的期盼。
-
10.
而圣贤君子所高标之王道,约而言之,即为一法天而正定的礼乐刑政之道。
-
11.
据著名学者黄仁宇研究,万历本来是有机会走上传说中的贤君之路的。
-
12.
世间的明主贤君不止一人,谁提供优惠的条件,都值得考虑。转职并不一定等于背叛。
-
13.
遂使朝会之位,万国来庭,驺子倡人,鸣玉曳履,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臣窃耻之。
-
14.
当今圣上确实是兢兢业业的贤君,按理说应该河清海晏举世升平,自然无灭朝之祸。
-
15.
唐太宗虽然懊恼,却不敢怪罪魏征,因为他太想做好一个能纳谏的贤君,只好不再玩小鸟了。
-
1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贤、君子是理想人格的桑中体现,并要求人们做圣贤君子的同时成就圣贤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