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

拼音:zhōnɡ shū shěnɡ

意思:官署名。始设于魏晋,是奉皇帝意旨掌机要、发政令的中央机构。隋代改为内史省、内书省。至唐代,国家政令由中书省制定,经门下省审复,交尚书省执行。元代废门下、尚书两省,由中书省总领百官,成为国家政务中枢。明初袭元制,1380年中书省被革去。

词语

组词:
行中书省

句子

造句
  • 1.
    元代,清池县属中书省河间路沧州景城郡.
  • 2.
    明,沧州属北平行中书省,后改为北平布政司.
  • 3.
    洪武二年四月,置山西等处行中书省,治太原路。
  • 4.
    著作郎三国魏明帝太和中始置,掌编撰国史,属中书省
  • 5.
    中书省已定了程限,发十道公文,要这十路军马如期都到郓城。
  • 6.
    当由中书省循例请赈,即奉旨照准,帝泽虽是如春,百姓终难全活。
  • 7.
    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 8.
    元史学界主流意见认为,元代的中书省基本上是一汉式宰相机构。
  • 9.
    参议中书省事,秩正四品,典左右司文牍,为六曹之管辖,军国重事咸预决焉。
  • 10.
    师道便请徽宗着中书省定了程限,发十道公文,要这十路军马如期会集汴京。
  • 11.
    自冏等起兵,百官将士皆欲诛伦、秀,秀惧,不敢出中书省;及闻河北军败,忧懑不知所为。
  • 12.
    这一类思想、舆论,在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独揽大权之后,依然继续流行着。
  • 13.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省龛谷、定远二入金州,金州成为不领县的州,改属陕西行中书省管辖。
  • 14.
    许师可,字可臣,号可斋,元朝资善大夫、京兆提学、太子太保、国子祭酒、议事中书省、集贤大学士、教领太史院事。
  • 15.
    而当朝刑判则必须在满朝文武一无异议地赞同下,三司当朝进行议处,在刑部和中书省附议之后,交由皇上定案宣判。
  • 16.
    除服后,这次携儿子安石前赴京师,一是向中书省销假报到,并陈请别做差遣,二来欲便两子在读书之余,于世情多所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