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毛*说,清朝时,有一巡抚是捐班出身,而臬台是科班出身,这臬台的官是凭功名得来的,看不起这捐班出身的上司。
-
2.
捐班可以捐到三品道员,自然也就有诰封。
-
3.
丁日昌的长子丁惠衡,是个捐班知府,最喜眠花宿柳。
-
4.
花钱买官的捐班自不必说,被人看不起。
-
5.
道光中安徽举人朱凤鸣上书,指出用捐班等于是专用小。
-
6.
但论地位,论功名,一个捐班知县高居在上,总不免局促异常。
-
7.
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
-
8.
可是,中国毕竟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考试选官历史的国家,虽然有门荫和捐班制度,但官员的主流,还是由考试选出的。
-
9.
像王有龄这样,年纪还轻,应该刻苦用功,从正途上去巴结,不此之图,而况又穷得衣食不周,却痴心妄想去捐班,岂不是没出息?1。